
本文 1717 字 图片 9 幅 阅读约需 5 分钟
( 关注公众号“雪山顶的大祭司”后台回复“书单”获取一份西藏书单库 )
雪山顶的大祭司-唐卡-No.02

在西藏寺庙以及民居的大门两侧,我们常常能看见一组非常有趣的。他们分别以一个蒙古人形象和一个印度婆罗门形象出现,而我们今天的“唐卡说”便从这组壁画中的颇具知名度的《蒙古人驭虎图》开始。
(色拉寺措钦大殿壁画,制图@郑勇平/大祭司)
▽

《蒙古人驭虎图》藏文称之为“ སོག་པོ་སྟག་ཁྲིད། ” 颇受藏族人喜爱的一个壁画题材,图主要是一蒙古族装饰的勇士用铁链牵着一支身纹斑斓的猛虎。蒙古勇士、铁链、猛虎分别象征佛教密乘事业部三怙主,即勇士象征着观世音菩萨;猛虎象征文殊菩萨;铁链象征着金刚手菩萨。此图的勇士和猛虎一定要面向外或与门背对,以表示祛除一切灾祸、障碍,永绝不详之意,可以把一切晦气拒之门外。在旧时西藏,这两幅图案一般多见于高级僧侣私人住宅,如高级活佛府邸即拉让府大门两侧,还有一些寺庙大殿廊道左右两边的墙壁上。世俗家庭建筑相对少一些,在普通老百姓居住的大院内可以说几乎看不到。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测出《蒙古人驭虎图》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着着高贵或权势的意义。
(蒙古人驭虎图,制图@郑勇平/大祭司)
▽

但颇为有趣的是这样一个颇受藏族人喜爱的蒙古题材唐卡,却在蒙古地区并不常见,甚至可以说大多数蒙古人其实并不了解这幅唐卡背后的故事。那么这幅《驭虎图》的唐卡是否在西藏还有着大家所不知道的特殊意义那?
这幅《蒙人驭虎图》的意义,在传统中多象征着驱邪避害,无往不利。然多年来关于这个题材的起源却始终有着不同的解说。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吐蕃时期藏地西北边陲的打虎英雄故事、有的则认为这是佛教修行者观想调伏自身内心烦恼贪执的道具。但不论如何,途中能出现一位身穿蒙古服饰的“异域人”当中必然有着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穿插其中。而纵观这个藏族历史,也唯有藏传佛教格鲁派与蒙古以及和硕特部固始汗之间所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可以产生联系。

固始汗像
众所周知,公元16世纪(1578年),阿勒坦汗( 俺答汗 Алтан хан )与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 བསོད་ནམས་རྒྱ་མཚོ། )在青海仰华寺完成了改变西藏历史的一次会晤。自此蒙古地区各大部落在俺答汗的敦促下开始了摒弃原始萨满教,尊崇藏传佛教格鲁派交易和信仰的进程。而作为致力于在蒙地弘扬佛法的领袖索南丹巴,也因此圆寂在了这边异国他乡。
聆花珐琅唐卡--《佛登三十三重》
聆花珐琅唐卡 宝石珐琅唐卡--《佛登三十三重天》 【聆花珐琅唐卡】出品《佛登三十三重》 此幅珐琅唐卡描绘的是释迦牟尼农历九月二十二日从天宫返回人间,为大众说法的情景。 画面右下方,表现的是释迦牟尼佛重返人间后接受弟子供养并为其说法的情景。 右上角
(《三世纪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制图@郑勇平/大祭司)
▽

说明:索南嘉措 / 矿彩设色棉布 / 西藏中部 / 公元1700 - 1799年 / 私人收藏
随着索南嘉措的圆寂以及格鲁派在蒙古诸部中日益壮大的信仰基础,蒙古诸部开始了对格鲁派政权的坚定支持。1589年作为俺答汗的曾孙云丹嘉措正式被认定为索南嘉措的转世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四世达赖喇嘛( ཡོན་ཏན་རྒྱ་མཚོ། ),1603年这位出生于蒙古黄金家族的达赖喇嘛,在蒙古军队的护送下,远赴拉萨并在哲蚌寺正式做床。
(《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制图@郑勇平/大祭司)
▽

说明:云丹嘉措 / 矿彩设色棉布 / 西藏中部 / 公元1700 - 1799年 / 私人收藏
此后蒙古便成为了格鲁派最大的政治靠山,诸部庞大的武力也常常作为格鲁派在藏族发展和壮大保驾护航。到了1634年与格鲁派互相不对的噶举派势力以及噶举的拥护者藏巴汗政权开始了强烈的打击,一度让整个格鲁派陷入危难。迫于无奈格鲁派高层请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介入干涉。一时间,蒙古和硕特部的铁骑纷沓而至,为了支持作为长期盟友的格鲁派固始汗连番出兵经过长达6年的征战一举拿下以藏巴汗为首支持噶举派的政权,最终在1642年以武力统一了全藏,建立了和格鲁派联系同志、归附蒙古和硕特汗国的甘丹颇章( དགའ་ལྡན་ཕོ་བྲང་། )地方政权。壁画中的“蒙古人”便指的是固始汗以及蒙古和硕特汗国的强大威猛。而图中的被铁链牵住的“老虎”便是指“噶举派”为首的藏巴汗政权,这一图像符号的转换便是源于噶举派尚虎的传统。所以我们今天去到藏地会发现但凡是以噶举信仰建立的寺庙中大多不会绘制这幅《蒙人驭虎图》。
(蒙古人驭虎图,西安广仁寺照壁,制图@郑勇平/大祭司)
▽

-End-
创作团队
撰稿/设计:郑勇平
审稿:大祭司